热门关键词:配电箱配电柜高原箱变

当前位置首页 » 网联动态 » 遂宁高压开关柜_遂宁低压开关柜厂家文章原创

遂宁高压开关柜_遂宁低压开关柜厂家文章原创

返回列表 来源:网联电气 查看手机网址
扫一扫!遂宁高压开关柜_遂宁低压开关柜厂家文章原创扫一扫!
浏览:- 发布日期:2017-09-05 16:01:07【
我们提倡“利他”,“利他”之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,远比字面要深刻。关于“利他”的理念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。今天,就来听听稻盛和夫与日本著名女作家、传奇僧人濑户内寂听关于“利他”的讨论。


稻盛和夫:

在思考“利他”这个概念时,我会想起从一位长老那里听到一则寓言:

“地狱”与“天堂”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,不管在哪一边都有一口大铁锅煮着乌冬面,大家拿着一米长的筷子围坐在锅边。地狱里的人总是焦急地夹起锅中的面条往自己嘴里送。可是由于筷子太长,谁也没法把面条送到口中,所以便开始抢夺别人筷子上的面条。最终一片狼藉中谁都没能吃上一口。尽管一大锅热腾腾的面条就摆在面前,可是地狱中的人却个个都饥瘦不堪。而在天堂,大家都是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夹起面条喂给对面的人,因此所有人都能够心满意足地品尝到鲜美的面条。

我认为这个寓言通过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含蓄的道理:

或许有人会认为现代社会是个充满悲剧的地狱般的世界。不仅是那些这次大地震(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)的受灾者,还有那些被公司解雇,因为事故遭受严重损害,以及家庭不和等原因,每天都在备受煎熬的人,他们或许不解“为什么厄运会接二连三地降临在自己身上”。

然而这一切不幸的遭遇,会随着我们心态的转变而发生改变。

确实,如果只看现象,现在可能是“逆境”。如果能够勇敢接受它,我们的心态就能决定其最终的走向。

虽然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困顿都是异常严峻的挑战,但这是上天赋予的命运。

从正面坦然接受这种命运,即便是困境之中,也依然凭借“利他”精神,通过奉献他人来追寻人生的幸福。如果能够将心态进行这样的转变,那么我相信即便深陷困境,依然能够燃起希望之火。只要做到摒弃小我,为了利益他人重新振作,并且不管如何辛苦和贫困都仍然努力拼搏的话,那么承受的一切厄运都必将出现转机,走向光明。

尽管现实犹如悲惨的地狱,但是随着理念的转变,眼前的地狱也会随之改变——这是我对这个寓言的解读。



濑户内:

要么是自己或者自己家人遭遇不幸,要么是在公司或者学校里遇到烦心事,这些事不管是谁都会经历。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就去憎恶他人、仇恨世界,这种做法只会令我们的内心更加黑暗,甚至导致映射我们内心的容貌逐渐变得丑恶。

反之,如果我们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体谅他人,自然就会笑颜常开,或许还会赢得他人的援助之手。



稻盛和夫:

确实如此,如果我们具备了如寂听女士所说的体谅他人的胸怀,也就是慈悲心,并以此心怀利他、利益众生、一心行善的话,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产生转变。但是假若我们的心中充满邪恶和私欲,那么人生则会向暗淡的深渊不断沉沦。

我经常将这种现象称为“因果报应”。一提到因果报应,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怀有负面的印象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一个人如果能够奉行善事的话,即便是非常微妙的变化,也必定会有好事发生在这个人身上。

中国有句古话叫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。意思就是说,积善行的家庭必然会因此惠及子孙后代。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,而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得出的总结。

不管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如何,一个人的命运终究会根据他的所作所为而发生变化。也就是说,只要不断行善,人生必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。即便当下还不是这样,但是这种转变迟早必将到来。



濑户内:

不过,也并非全都是这样(笑)。有时候,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是,那些在平日里心地善良、热心助人、工作兢兢业业的人,有一天却会突然因为公司倒闭而丢掉饭碗。而那些干尽坏事、坑蒙拐骗的公司却兴旺发达。

充满这样的矛盾就是当今的世道。



稻盛和夫:

尽管我理解寂听女士的意思,但是对于您提到的这点,请容我稍作反驳。

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好人得不到好结果,处处碰壁。这就往往让我们感觉善良的人得不到幸福,而干尽坏事的人却不断发财致富。然而,显而易见的一点是,那些不良之徒即便能够获得暂时的成功,可却无法一直延续到人生的最后。

反过来,那些好人就算看上去没有得到幸福,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充实的内心,并最终能够幸福地走完人生最后的道路。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很少会没落。

当然,也有人由于过于好心去给别人当借款担保人,最终让自己陷入厄运。但是无论怎样,凡是能够一心一意为他人做奉献的人,最终必然会获得报偿。

濑户内:

我也曾一直教导别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。可是在现实中,又实在是有太多善良的人遭遇事故或者陷入重病,悲惨地死去。在东日本大地震中的那些死难者不正是这样吗?

因此,这个世界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。不管我们行多少善事,都不要期许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得到报偿。我们应该不图回报,奉行善事,这完全就是一种无偿行为。

总而言之,“利益他人最终也会利益自己”的念头本身就在期待得到回报,这实际上属于是利己的念头。当我们行善事时,不应企求回报。可是当我们不计回报,一心行善时,往往在不经意间却会发现事情的进展意外的顺畅。之所以会这样,我相信是因为佛主与神灵一直都在给予我们关爱。

稻盛和夫与日本知名佛教人士濑户内寂听
共同探讨身为人所必需的精神状态
阐述“利他”之于现世的意义

本文摘编自《对话稻盛和夫(六):利他》
稻盛和夫  濑户内寂听 丨著
喻海翔丨译
东方出版社丨出版

濑户内寂听
1925年生于日本德岛。作家,僧人。1957年凭借作品《女子大学生•曲爱玲》获得日本新潮社同人杂志奖。1961年的《田村俊子》获得田村俊子奖。1963年的《夏之末》获得女流文学奖。1973年在日本岩手县的中尊寺剃度出家。1987开始年就任天台寺住持(2005年以后名誉住持)。1992年的《问花》获得谷崎润一郎奖。1996年的《白道》获得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。1998年完成《现代语译 源氏物语》。2001年凭借《场所》获得野间文艺奖。2006年获得文化勋章,国际诺尼诺奖。2008年获坂口安吾奖。

稻盛和夫
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,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。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(现在的京瓷公司)。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(现名KDDI,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),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。日本四大“经营之圣”之一。事业成功之余,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“稻盛财团”,同年创设“京都赏”,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。